李贺故里确在陇西
| 招商动态 |2016-05-20
陇西,古称襄武,原为巩昌府治,在其邻近的十几个县份,均属巩昌府,也就是从前的陇西郡。现在的陇西,仅是一个县。凡历史上有名的李姓人士,如李广、李世民、李揆、李益、李公佐等,无不以陇西为其籍贯。关于诗鬼李贺的祖籍,以及李贺死后葬身墓地,史籍记载不一,一说福昌(今河南宜阳),一说陇西(今甘肃陇西),到底李贺故里在哪里?
一、李贺祖籍陇西
1.《中华姓氏通史》载:“李贺,陇西人,字长吉,为唐宗室之后……”
2.唐高宗李渊祖籍陇西,这已经是不争的历史事实。李贺的祖先是李渊的叔父李亮,隋朝时任海州(今江苏连云港市)刺史。李渊平定海内,统一大唐,即封李亮为郑王,居家从陇西迁往河南,后武则天即位,杀戮高祖一系,唐诸王孙或饮刃刀下,或逃往东都,或散失民间。郑王李亮之后竟被赶到据东都二百里的小县宜阳,远离庙堂,淹没幽篁。延至李贺的父亲李晋肃这一代时,家境衰落,生活贫困。李晋肃“边上从事”,任陕虢都防御官,都不是什么显贵的职位。监察御史崔教曾在《邵伯祠碑记》中写道:“贞元九年……陕县令李晋肃虔奉新政,綦维昔贤,请刻石头,以慰余俗,……”唐德宗贞元六年,公元790年李贺出生在河南宜阳昌谷乡,其父李晋肃为他起名为李贺,字长吉,期盼他天长地久、吉祥如意。
3.乾隆版《陇西县志》人物志卷之八(十):李贺字长吉陇西人……自署曰陇西李贺……。
《陇西县志》人物志卷之八(十):李贺字长吉陇西人……
4.李贺在自己所做的诗歌中,也多次自称“陇西李贺”。他在潞州写的《酒罢、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》中说:“陇西长吉摧颓客”;在《仁和里朵叙皇浦》中也说:“宗人贷宅荒厥垣”、“宗孙不调为谁邻”。作乐府诗数十篇自署曰:“陇西李贺”。新旧唐书也都确认了这一点。卒前曾有诗写道:锦襜褕,绣裆襦,强饮啄,哺尔雏。陇东卧,满风雨,莫信笼媒陇西去!齐人织网如素空,张在野田平碧中。网丝漠漠无形影,误尔触之伤首红。艾叶绿花谁剪刻,中藏祸机不可测!足以证明李贺祖籍陇西和陇西李氏有着血缘关系。
二、李贺卒后葬在陇西
1.《巩昌府志》载:“仁寿山在城南一里,其山系秦岭之脉……,其背有李贺墓”。仁寿山位于陇西县城南门外,今陇西仁寿山公园占地,每年农历四月除八,朝山游人人山人海,好不热闹。仁寿山背后即为陇西县昌谷乡,昌谷乡有柳树林村。
2.乾隆版《陇西县志》有记载:陇西志卷之二(十三):唐李贺故里:在城南二里许昌谷里,俗呼袁家坪有碑记;南园:在城南十里唐李贺之园见贺诗今废。
陇西志卷之二(十三):唐李贺故里:在城南二里许昌谷里,俗呼袁家坪有碑记;南园:在城南十里唐李贺之园见贺诗今废。
3.乾隆版《陇西县志》卷之一(五):陇西县图考:幅员图:清晰绘有:李贺南园、李贺墓示意图
4.李贺墓遗残碑今尚在,现存于李家龙宫遗址,遗碑文可考。
“修唐协科郎李贺墓碑记”石碑现存于陇西李家龙宫遗址院内。
5.罗锦堂博士回忆“河南人自认李贺葬在陇西”及儿时对李贺墓之印象
罗锦堂,甘肃陇西人,早年移居美国,为我国早期第一位国家级文学博士,担任过台湾国立大学客座教授,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。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顾问。他在《唐代大诗人李贺之墓》一文中写道:
罗锦堂《唐代大诗人李贺之墓》文章节选
6.李贺墓在河南的证据不足:
所谓宜阳昌谷的李贺故里当今并没有几户李姓人家,现存昌谷、南园等地名不祥,更没见发现碑文等资料祥载。李贺故里在河南说法显得苍白无力。
7.天下“李”根在陇西。
陇西是海内外李氏文化的发源地。历史沧桑变迁,至今存在陇西县昌谷乡。李贺墓七十年代兴修水利时坟丘被毁,南园残垣被平整。南园“柳树林遗址”尚在。当地俗称“学士坟”。而“修唐协科郎李贺墓碑记”石碑现存于陇西李家龙宫遗址院内。
8.李贺祖籍陇西,卒后归葬于祖居故里陇西也是人之常情,顺乎礼仪。
三、李贺故里是陇西
综上所述:李贺祖籍陇西,公元790年(唐德宗贞元六年),李贺出生在河南宜阳昌谷,卒后归葬于祖居地陇西。李贺自称陇西人并非有些典籍所说:是指李贺的郡望而言。而是其祖籍或籍贯。陇西是名符其实、当之无愧的李贺故里。
四、关于陇西文化与文献可信度
陇西坐落于黄河支流渭水源头,远在史前时期,陇西就有先民栖居生息,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。两千多年来,曾是陇右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犹以天下李氏之“郡望”而闻名海内外。唐代开国皇帝李渊、李世民父子挟剑出陇,身经百战,铸就大唐盛业。“天下李姓,陇西归宗”。陇西虽地处边陲而文风特盛,历代人才辈出。文物古迹不胜枚举:李家龙宫、陇西堂、五李亭(五李高风)、李贺墓、太白井等历史文化遗址,伯夷、叔齐古墓,汪家洞、汪家古墓以及完好保存的宋代建筑威远楼等,均昭示和蕴藏着陇西历史文化深厚的内涵。
历史纵横多年,社会动荡战乱纷争,许多宝贵文化古迹已荡然无存,陇西文物古迹遭受之劫难为周边地区之最,犹以文革和破四旧为盛。可幸李贺墓等遗址尚在,充分说明这位中唐诗人千百年来在当地人们心中的地位。然则今日之中国各地,为彰显城市魅力,加大旅游和招商引资,提高城市竞争力,借古人、神人之影响,借尸还魂,为提高城市知名度抢夺古今名人,大兴土木实施公祭。经济使然、文化使然。权能理解良苦之用心。然远在清代乾隆年代,加之史官无今日之浮躁,恐怕没有今日之名人抢夺风气吧。吾亦对乾隆版《陇西县志》之史实确信无疑。
“天下李氏出陇西”
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
★
【联系方式】